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07的文章

淡水長老教會

圖片

豬油罐

圖片
鶯歌陶瓷博物館參觀紀 2007年四月

誠品好讀

圖片
台北總站誠品書店 2007年4月

手機看診記

圖片
滿懷不安的心情,點了玻璃門上的「押」字, 玻璃門緩緩自動開啟, 兩位服務小姐忙著為來客處理,填寫單據之類,始終不曾抬頭拿眼看你 注意到進門旁有一號碼機,抽了一張,悻悻然在角落找了位子坐下等候。 這是首次手機有問題找維護中心修理,Pearl教我到這個地方找人修理。 以前每次有問題,就找孩子,只看他們觸觸點點,以為已經壽終正寢,突然好像施了魔法,又恢復正常。 家用電腦的問題,叫孩子處理,也多能解決完事。 已經好幾天沒看到孩子,可能也忘了,手機就是不能用。 找原廠服務中心可能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坐在角落等待時,人還是不斷進來,一時手癢隨手看著前座的先生就畫起來。 看他好像在玩手機上的遊戲,神情十分專注,正打算畫第二張時,擴音器叫到我了。 一坐下來,服務小姐就用清亮的嗓子開口說了: 「什麼問題?」 我兩眼無助的把手機交給她,接過去後,看她按了一下,問我密碼多少,然後就交回給我 「好了!」 「還有什麼問題?」 簡直不敢相信就是這麼簡單,拿著看起來又是活過來的手機前後打量…. 「先生,如果沒有問題,你可以離開了!」 走開服務中心,心裡還有一點自尊受損的感覺,然而,走進車站,擠進人群後,卻有如釋重負,莫名其妙的快活起來。

南庄雨紛紛

圖片

瑪礁古道 絕版上流

圖片
瑪礁古道,礁坑溪上流 2006 夏

大安溪兩岸的北勢八社

圖片
北勢八社 - 雪山坑 達觀 鳥石坑 埋伏坪 司令(士林) 梅園 象鼻

老師

圖片

母親

圖片

辦公一偶

圖片

摔跤之後

圖片

閱讀

圖片

智者

圖片

圖片

2003年5月

圖片

職場現形錄

圖片

雪岩俱樂部 Rock Snow Club

圖片
雪岩俱樂部 Rock Snow Club 以發展冰雪地生活與登山為旨趣, 效法歐美日登山精神而成立,目標望向喜馬拉雅及安地斯。1968年黃一元 簡正德與我三人在野外雜誌發行人韓漪的鼓勵下開辦了「爬岩研習班」,認識了許多同好, 不但開發了北部所有岩場, 包括現今最熱門的龍洞﹑雷霆岩( 雷霆岩初登記 1978 )等岩場, 1969年理念逐漸成熟, 邀同蔡光隆、陳嘯、陳恕人、倪秀山、張公達、唐致庸、謝伯宗、張玉龍及張敬忠等好手於張公達家成立「雪岩俱樂部」以美麗、細緻的小白花Edlewise(細葉薄雪草)為象徵。 1968到1972獻身在技術提昇與岩場的開發,其中以開發砂岩質的龍洞岩場與安山岩質的雷霆岩最顯著成果。1974簡正德在美成功登上麥金萊山( 首位登上北美最高峰 ), 給同好注入一股激勵與熱望,1975年起, 雪岩開始投入冰雪地的技術演練, 以合歡山為場地。1978年起興起喜馬拉雅遠征的計劃,1979年進駐玉山冬訓,模擬喜馬拉雅遠征作業(後來演變成一支救難隊伍,見「1979冬 玉山救難 」報告)。次年(1980年)一元兄再次帶領冬訓隊, 張銘隆 謝世枋等人從劍溝登玉山,此舉將台灣的冰雪地登山明朗的宣示開來,自此以後中南部的同好逐漸增加, 經常中南北作技術交流, 高中及大學登山社已將爬岩與冰雪地登山列為自訓一環。 1981年起改名為「喜馬拉雅俱樂部」 這兩次的玉山冬訓奠定了雪岩俱樂部的海外登山活動的信心,1980年一元兄突破瓶頸, 成功帶出我國第一支喜馬拉雅登山隊(Pharachamo 6383m),隨後有筆者1981年春Chulu West(6583m,見 環遊世界屋脊 ) ,1981年冬蔡楓彬印度Trisul , 1982年林芳娟尼泊爾Tent Peak女子隊, 1982吳夏雄印度白針峰, 1983李淳容印度Brigupath 新路線張銘隆登頂等喜馬拉雅6000及7000公尺級登山活動。這段期間以至往後十年,台灣山岳界把目標往上放向8000公尺巨峰, 1993年5月傑出的李淳容女士組織兩岸珠穆朗瑪峰登峰隊,吳錦雄成為第一個台灣人登上世界最高峰 - 聖母峰。 散居各地,漂泊無定所, 並無特定組織型式, 以活動為旨趣凝結,回顧「雪岩俱樂部」60年代末開始萌芽, 到80年代中期, 前後達25年的台灣海外登山的黃金時代, 這些當年的「救難英雄」幾乎無役不參

錫銘大哥

圖片

林安泰古厝

圖片

信賢實驗國小維也納文化節

圖片
信賢實驗國小維也納文化節 200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