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草欲燃 財哥登高記

丹山草欲燃 七星登高記-小油坑線

那一個國家會在城市中用這樣的高規格設立國家公園?
答案是:台北市
1987年,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範圍遍及整個大屯火山群,台北縣最北的幾個鄉鎮,以及大台北最北端的兩個行政區-士林與北投兩區的北半部,即台北市的一部份也劃入國家公園範圍內。
數字上距離有多近呢?住家在泰山,常常一同上山的朋友,二十分鐘就已進入山區會合;從台北最南端的文山區到進入國家公園界碑內估計一個小時,交通上,從萬華也有班車直入冷水坑,士林北投的繞山區小巴更是方便。
不久前,從地圖上看到大屯山、小觀音山及七星山都在北投區,感覺上跟自家後花園差不多。
很難想像,但是很驕傲這就是我們居住的大城市。

在北投定居了快30年,孩子小時還常常一塊上山, 自從國家公園成立以後,離山的距離卻愈遙遠。
山上已經有了很先進的步道,也構築了許多的遊走歇腳的現代化設施,然而,每天傍晚山風從谷底飄來濃濃的硫磺氣味,卻是這些年來感官上唯一的接觸。
這樣大約過了十年,一切都等到工作上了軌道,這才鬆開束縛了多年,都快不會抬腳的雙腿,重新走入這座大公園的大門。
開自己一個玩笑說:所得稅上繳夠了嗎?

一定是為了彌補過去空白的缺憾,從2000年開始到03年,不到四年間,與內人大屯山群走透透,不知不覺走遍了密如蛛網般的步道,不算太多的山頭、山峰當然也不放過。
走在山道上, 想到每一位納稅義務人都對國家公園做出貢獻,心裡就十分的感激與珍惜。
每一條步道你都會想再走一遍,原因在於不同季節的氣氛。
這幾年,在山上巧遇到了許許多多失聯的朋友,內人與我找回了年輕時的對話,孩子時常跟上山,看他們走在前頭,發乾的喉嚨,僵硬了的雙腿,一時都忍了下來,不能服輸。

相約登七星山是與同事們每年一次的例行朝山活動,藉此相互打氣,迎接新的一年。比起登玉山這種大陣仗,走這類郊山方便又簡單,但是能每年都不缺席還不容易。
今年夏日,高齡90的母親來北投小住,在海拔八百多米的大屯自然公園散步,下次準備帶她走一小段七星山。

在各處旅客服務中心可以買到4開大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優遊圖」,這張導遊圖足夠或行車或步行無礙。
這幾年,平均每個月都會上一次七星山,次數算是頻繁,主要還是因為此區最高峰的魅力。登高望遠,天晴時,向北可及金山海邊,萬里的磺嘴山系及基隆一帶淺山。
面向南,臺北盆地,基隆河與淡水河於社子島交會,靠外緣的五股、觀音山、林口泰山台地,一向左邊,再往南就是南港四獸山、汐止大尖、新店獅仔頭山及後方偏遠的插天山系。
有人專挑萬里晴空的時節,架好相機,捕捉最遠方的雪山山脈,忙得不宜樂乎,通常最容易辨認的就是原住民的神山,有酒桶形狀的大霸尖山,但是機會並多見。
盛名的淡江夕照,則是天天上演,假如還不過癮可以在下山前再外加一場台北夜景。
據我觀察,大部分人不太在意看到的對象是甚麼?更不需要費心去記那麼多植物的名稱,就是進入一個「感覺好」的地方,享受在無憂的情境中的樂趣。
喜歡上山的朋友,都是屬於這一類,有一類人把報紙帶上山,一坐下來就攤開細讀的也有。
依我看,一個文明的城市居民,彰顯了這個處心積慮的公園的內涵。

主要有三個方向可以登上這座公園內最高峰,分別是苗圃線、小油坑線及冷水坑線,這三條線都有小巴可達登山口。
小油坑線是觀賞草山翻紅的經典路線,當第一道東北季風吹起,受到濃濃硫氣的薰淘,盛開的五節芒紛紛穿上橘紅彩衫,站在遊客中心上方的觀景台,可以包攬登山口以達峰頂一線的全景,回身看竹子湖後方的秀壯山體-大屯山峰,我覺得大概這處就是陽明山區最佳觀景台。

又是草山翻紅的季節,朋友們! 我們在山上見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紀念 徐慶榮 黃仲杰

水磨坑溪的發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