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0的文章

新生代探險王 -- 李美涼 & 張星雯

圖片
冒險精靈---李美涼 2009 Taiwan  Manaslu Expedtion 探險大學士 -- 張星雯 加拿大 Adventure Guide Diploma(探險嚮導文憑)課程探討 - 作者:張星雯

第一道東北季風來到 The Monsoon is coming

圖片
氣象報告說28日晚間東北季風會南下,看大白天晴空萬里,城裡熱氣騰騰, 決定不理,先上山涼快再說。 糊里糊塗上到菜公坑山,到了反經石旁,望前一看,山川壯麗,清風徐來, 樂的就地畫起來,不知不覺,畫了大半本,還有空閒時間加點水彩。 最初環目所及,僅有延伸到海平面,藍天下朵朵點綴的積雲,草草幾張後,竹子山列慢慢的有團團雲絮逐擁,然後一波一波看似無害的輕雲也飄向小觀音山來,心想得趕在小觀音山被沒入之前,寫下這邊的特徵。 站在低小觀音山兩百公尺的山頭,仰望這一條從峰頂急拉到見不到底部的這條肋稜,線條還真是直挺,看著,看著,一大團一大團白雲已偷偷飛過寬廣的山頭,向上空竄去,底部夾帶另外一股推力,如瀑布般斜斜垂降下來,這些動作好像經過嚴謹的訓練,不疾不徐。這時候,猛然警覺,怎地這麼快來到! 站在反經石旁的大石塊上,一陣陣強風襲來,有點招架不住,再抬頭一看,突然換成黑雲登場,一波波排山倒海籠罩下來,亮度一瞬間降下來,再來就只有開溜了,也顧不得觀察季風前緣的好機會,心有不甘拔腿就跑。 才不過是今年東北季風開場前的一道小菜,就令人印象深刻。 次日,趁記憶猶新,記了下來。

夫婦山 之4

圖片

夫婦山 之3

圖片

新北投公園 之5 噴泉

圖片

新北投公園 之4 噴泉

圖片

夫婦山 之2

圖片

新北投公園 之3 溫泉博物館

圖片

夫婦山之1 夜景

圖片
這裡是北橫三尖之一,夫婦山,雪霧鬧部落上方雅渡農場展望中壢一帶的夜景,阿不拉先生邊指點邊補充道,海拔約1400米。 下午一陣急雨,入夜後雲層都已散去,天上繁星,映出濃濃山影, 隔著厚實的暗夜,遠處的城市夜景燈光燦爛閃爍,如在腳下。 曾經揮刀開路,踏遍這塊山林的這批好手,如今高談闊論,眉飛色舞,豪氣不輸當年。 不消一刻,夫婦山「夜景」也完成了! 2010/9/12

新北投公園 之2 清晨

圖片

新北投公園 之1 溫泉博物館

圖片

奇萊山

圖片

北投透天厝一角

圖片
今天談最普遍,與庶民最切身,頗有歷史淵源的「販厝」。 台灣城鄉中還留有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老街廓,通道狹窄,巷道只勉強一部汽車(或僅機車)出入,兩旁多為頂天立地併排而立的二樓透天厝,不在鬧市,也無買賣的地利,加上多年失修,外圍大馬路新闢之後,就被遺棄到城市的角落邊緣。 這張北投透天厝一角就是一個寫照,是在北投與奇岩站之間,高架捷運線形公園往日出方向,看內容是房屋的背面,從早上六點到晚上零點,一天至少十八小時列車隆隆來回。 今年二月, 捷運線形公園剷除多年雜樹雜草,有心者獨留下幾株櫻花在新鋪的草坪上,因此原被遮住的民宅就豁然開朗,露出真面目來。 乍看之下,情願還是讓他一直被遮蓋住視線,眼不見不煩。 直到八月,相隔了半年,一天早上一口氣找張椅子畫就。 隨後陸陸續續草寫了這一線的幾間房子,一個月之間累積了一些,但是始終茫茫然無以為繼,因此還特地去買了一本席勒的繪本來領會。 家父早年以蓋「販厝」為業,因販售不利,而至家徒四壁,一家八口三餐不繼,長年賒欠躲債,多年後懂事才從家母口中得知。 恐怕是複雜的補償作用,因此不管眼前建築外觀淪陋,結構錯置,雜亂多麼難以下筆,竟也一一勾勒完成。 營建業者稱這類建築為「販厝」,即可出售的成屋,建築師稱之為「店屋」(Shophouse)。有的馬路拓寬,就能體會那僅能錯身而過,十分狹窄袖珍的「亭仔腳」。 說是“1960年之前的庶民建築”,民間社會的“現代建築”,也是家屋商品化的產物。(夏鑄九 http://www.jut-arts.org.tw/project/citiesinspiring/paper11.htm 「販厝」,當年所稱的“現代建築”,其實是十分克難的,居民竟能適應生活其中到今天。據建築學者的研究論述,在日據時代以及國府早期,即所謂殖民時期及後殖民時代,庶民居屋不受重視,建築師沒有表現餘地,而是繪圖員,因此這已成為「被殖民的歷史現實」。(夏教授語) 「即使到了21世紀,營建技術及建材已達現代進步的水準,台灣的社會並沒有歐美的歷史條件來營造所謂的現代住宅。更不需要說,鄉村裡農民,在傳統合院之外的現代家屋了。」 歐美的歷史條件,這句話是不錯。 這包括適足的法規,成熟的維護技術及工匠,擁有者的素養,社會大眾的認同,以及對歷史古蹟的重視及捐助等

北投山豬岩

圖片

琪哩岸古 厝

圖片

台灣,勇敢向前行 講座:馬那斯鹿 未竟之功

圖片
                           講座:馬那斯鹿 未竟之功 李美涼 and 李偉忠 2010年9月2日,星期四,18:30 ~ 21:00。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85號10樓之會議室 喜馬拉雅研究會 Facebook: Himalaya Email: himalayaresearch@gmail.com 前言 位於尼泊爾中部的世界第八高峰 – 馬那斯鹿峰 (Mt. Manaslu,8,163m),台灣的登山者相當陌生,卻是由「日本登山會」(JAC,Japan Alpine Club) 歷經三次探查後於1956年首登。 馬那斯鹿峰以雪崩聞名,韓國登山隊攀登這座巨峰曾經歷經了慘痛的教訓,1971年領隊金禎燮弟김기섭(金基燮) 7600m 墜落身亡,1972年6,500m C2 雪崩,隊員5名 (含金禎燮弟김호섭(金浩燮)、日本人隊員安久一成 (Yasuhisa Kazunari) 及雪巴10名共15人遭難,喜馬拉雅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難。1996年日本登山家小西政繼冬攀馬那斯鹿峰,於登頂途中失蹤。截至2008年底為止,共有297人登頂,53人罹難,在8,000公尺巨峰中列名高危險性山峰之ㄧ。 2009年春季李美涼、李偉忠與朱僑光三人組成一支小型遠征隊,揮軍馬那斯鹿峰,循馬那斯鹿冰河由東北壁傳統路線攀登至7,000m ,因持續多日大雪而未竟其功。 我們特地邀請李美涼、李偉忠兩位來分享這一次寶貴的登山經驗,讓大家對於馬那斯鹿峰有進一步的認識。 配合這一次講座,同步蒐集了一些相關的資料,附錄於后,請參考,歡迎指正。 2009 台灣馬那蘇魯遠征隊 爬一座台灣人沒登過的八千公尺山峰 文/李美涼 圖/李美涼 李偉忠 2009春天海外遠征很熱鬧,先有李小石揹媽祖攀登聖母峰,再有七頂峰隊攀登聖母峰,而我們則前往台灣多數人都沒聽過的馬那蘇魯峰 (Mt. Manaslu)。 馬那蘇魯峰位於尼泊爾西部,海拔8,163公尺,為世界第八高峰,是全世界14座八千公尺山峰中的其中一座。到2008年為止登頂人數僅297人,死亡和成功比率高達18%,於14座中排第五高,相較聖母峰登頂人數3,684,死亡和成功比率6%,馬那蘇魯從數據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