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岩俱樂部 Rock Snow Club

雪岩俱樂部 Rock Snow Club

以發展冰雪地生活與登山為旨趣, 效法歐美日登山精神而成立,目標望向喜馬拉雅及安地斯。1968年黃一元 簡正德與我三人在野外雜誌發行人韓漪的鼓勵下開辦了「爬岩研習班」,認識了許多同好, 不但開發了北部所有岩場, 包括現今最熱門的龍洞﹑雷霆岩(雷霆岩初登記 1978 )等岩場, 1969年理念逐漸成熟, 邀同蔡光隆、陳嘯、陳恕人、倪秀山、張公達、唐致庸、謝伯宗、張玉龍及張敬忠等好手於張公達家成立「雪岩俱樂部」以美麗、細緻的小白花Edlewise(細葉薄雪草)為象徵。
1968到1972獻身在技術提昇與岩場的開發,其中以開發砂岩質的龍洞岩場與安山岩質的雷霆岩最顯著成果。1974簡正德在美成功登上麥金萊山(首位登上北美最高峰), 給同好注入一股激勵與熱望,1975年起, 雪岩開始投入冰雪地的技術演練, 以合歡山為場地。1978年起興起喜馬拉雅遠征的計劃,1979年進駐玉山冬訓,模擬喜馬拉雅遠征作業(後來演變成一支救難隊伍,見「1979冬玉山救難 」報告)。次年(1980年)一元兄再次帶領冬訓隊, 張銘隆 謝世枋等人從劍溝登玉山,此舉將台灣的冰雪地登山明朗的宣示開來,自此以後中南部的同好逐漸增加, 經常中南北作技術交流, 高中及大學登山社已將爬岩與冰雪地登山列為自訓一環。
1981年起改名為「喜馬拉雅俱樂部」
這兩次的玉山冬訓奠定了雪岩俱樂部的海外登山活動的信心,1980年一元兄突破瓶頸, 成功帶出我國第一支喜馬拉雅登山隊(Pharachamo 6383m),隨後有筆者1981年春Chulu West(6583m,見環遊世界屋脊 ) ,1981年冬蔡楓彬印度Trisul , 1982年林芳娟尼泊爾Tent Peak女子隊, 1982吳夏雄印度白針峰, 1983李淳容印度Brigupath 新路線張銘隆登頂等喜馬拉雅6000及7000公尺級登山活動。這段期間以至往後十年,台灣山岳界把目標往上放向8000公尺巨峰, 1993年5月傑出的李淳容女士組織兩岸珠穆朗瑪峰登峰隊,吳錦雄成為第一個台灣人登上世界最高峰 - 聖母峰。
散居各地,漂泊無定所, 並無特定組織型式, 以活動為旨趣凝結,回顧「雪岩俱樂部」60年代末開始萌芽, 到80年代中期, 前後達25年的台灣海外登山的黃金時代, 這些當年的「救難英雄」幾乎無役不參。是年在玉山救難的這些隊員, 不但活躍在喜馬拉雅,也多有北美阿拉斯加及南美安地斯的探險登山活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紀念 徐慶榮 黃仲杰

水磨坑溪的發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