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部落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5月 02, 2013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紀念 徐慶榮 黃仲杰 12月 23, 2006 徐慶榮 1955~1983 苗栗人,1979年冬玉山救難隊員之一,是一名十分傑出的馬拉松長跑者 ,1982年與梅業明、吳錦雄同登上印度白針峰(White Needle Peak 6600m) , 卻於次年(1983)10月在印度匹古巴特峰(Brigupath 6772mm,India Himalaya)登頂途中與隊友黃仲杰,雪巴昂巴桑墬落斷崖失蹤。苗栗山友感懷其對岳界貢獻,在馬拉邦山頂立有紀念碑。 閱讀完整內容
雷霆岩初登記 1978 2月 07, 2008 原載於 中華登山 31期 – 67年10月25日 第一次試攀:1978-1-22 第二次:1978-8-20 雷霆岩初試 當老蔡和老郭採原來路線上「傘岩」下佔據了一塊安全位置 ,蔡楓彬、我及蔡宗熙( 爬岩訓練班學員,中華工專登山社 ) 則從第三個「綑纏點」抄左橫渡過一塊垂直的岩面;這塊岩壁連接下部直瀉上百公尺的溪底。 山風在腳下激盪、迴旋,岩面上有一塊兩足長的岩棧,但是距離有兩公尺之遙,看起來是唯一能橫渡的一處踏足點。在岩面下方發現到一條寬僅一公分半的極小岩棧,或許能夠借力墊腳吧!藉這一條小岩棧之助,蔡楓彬推緊了眼鏡,把重心放前,眾人還沒看清楚,一溜煙敏敏捷的移過去了,手上勒緊的繩索趕緊隨勢放鬆。 然後就是比較容易的路線,中間作了三個定點,手上時可抓住頑強的草根,借力上爬,直到遇到面臨一道巨大的缺口為止。但是全身已大汗淋漓,衣衫盡濕,第一次隨隊參加的蔡宗熙,一路噤默,體能狀況未能適應如此劇烈的攀登。 「大姆指」首豋 這道缺口把「雷霆岩」的主體與突出的一塊獨立岩柱分開,谷風由下方直灌上來,抬眼望著斜對面的夥伴,也正努力上攀。至少已有五根錨樁以釘入裂隙中,蔡楓彬說這根岩柱倒真像大拇指,而我們正位在大拇指下方約五公尺,打從爬雷霆岩 之日起,想爬上這根大姆指的念頭已很久了。 當然一定要爬上去這一段,先是取出鑚孔器猛敲了一陣子。因為這段指尖已縮成金字塔狀,一面向著我們,三面向外,離指尖大約五公尺的外下方,則又是一處中空的傘岩。最傷腦筋的是壁面光滑如鏡,岩質又堅硬似鐵,蔡楓彬敲了十幾下,便沒耐心再打下去,我說乾脆脫下鞋子打赤腳上去罷,光腳爬大岩壁可能是一段前所未有的歷史紀錄吧。 眼看他半邊身臨空在外,半邊身在內,兩腿夾著尖實的角柱,慢慢的一吋吋揉身上去,過了許久,看著他最後就坐在尖頂上不再動彈了。 從頭到尾,總共花了將近五個小時在準備、攀登,蔡楓彬終於成了「大拇指」的 首豋者。我也拍了一捲底片,作了歷史的見證。 「大姆指」是「雷霆岩」的一根奪眼岩住 , 從岩盤下方 , 幾近垂直衝上藍天 , 高達五十公尺 ( 不含連岩壁下的草坡 ),在最上端十公尺處才成外勾的形狀與岩壁分離。這次登頂的過程雖無「穹岩」、「針岩」的長期頑鬥 , 但是這樣俐落、爽快,孤注一擲登頂 , 倒也可以相比美。 「雷霆岩」的「大峭... 閱讀完整內容
來到易北河口 10月 06, 2012 Kugelbake小檔案 名稱: Kugelbake,航海燈標的意思。獨特的造型及長久的歷史成為固芝哈文市的市徽 構造: 高約30公尺,木製,四腳斜相交立柱,塔端安置豎圓盤,中段圍以長條木棚,全身漆成深棕色的尖錐形造型。 位置:易北河口港固芝哈文市(Cuxhaben)北方約3公里,位在易北河(Elbe)注入北海的一小片沙丘上,在一望無際的海天交會上十分顯眼。距漢堡港110公里。 歷史: 第一座在1703年建立起來,大約每30年就要重建,第一次的的重建在1737年。1870年爆發普法戰爭,為了混淆敵人的入侵將燈塔除去,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是基於相同的理由將之完全去除。1924年重建,現在看到的結構物是在1945年後蓋的。 功用:最初是易北河上引航上的需要, 1853年,「庫傑巴克」點燃了燈火來引導在曲折的河口航行的船隻。1878年,這座航標僅當作備用,全年航道上另設有一座燈塔識別。這座木造的航標在1899–1900的冬季也是無線電通訊實驗站。 Kugelbake,木造航標。位在易北河口一片小沙丘上,易受風雨摧損,大約每三十年便須重建。現在已成為當地的象徵。 初看到這個獨特的結構造型,就啟了莫大的好奇心。 去訪德北的威斯馬港(Wismar),淺嚐了波羅的海的鹹味後,打定主意找時間一探這座木造的航標一個究竟,順便品一下易北河與北海交匯的味道。 固芝哈文市(Cuxhaven)離漢堡約110公里,搭火車只有城際區間車ME(Metro)可搭,一上車發現整座上層車廂只有我們兩人。設備可以比美最高級的ICE,但是每一站都停,一路只能呆呆的看著疏疏落落的旅客上上下下,有好幾個小站,小到不能再小,探頭只能看到一個空無一人小站台。 到達終點站固芝哈文整整耗了兩個小時,的確讓你坐夠本。 等到我們慢吞吞穿過市區直赴河邊看到遠處那坐心嚮往之的“燈塔”,從早上從旅館出發已經快五個小時了。 這是來德國的第五天,學到如何對德國人問話的技巧,不過使用慣用的英語名詞,還是不管用,最後想起來,事先我在素描本上給這座“燈塔”的圖樣記錄,這位在車站賣吃的仁兄一看到圖樣,一幅恍然大悟的模樣,哈!“Kugelbake!”(暫念成 「庫傑巴克」) 手一比“離這裡三公里,這個方向過去就是了。” 後來看到Kugelbake的介紹,其實比較像是...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