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岩之挑戰

原載野外雜誌33期60年11月

“向上提升”的踏階 2009/3/7補記
我想,即使三十幾年前的時空環境,穹岩也不是很有「搞頭」的一處岩場!
這面岩壁位置如果長高,顯目一些,也不過是另一座冠上「鶯歌石」稱號之類的獨立岩吧!。

另外,當時的技術與裝備實在貧乏的可憐。
絕大多數岩友用極少數岩友的裝備,不夠用就併併湊湊,技術方面就從書上依樣劃葫蘆,遇到棘手的關卡,只好吊在半空中,隔空教戰一番。
回想起來,被人譏為土法煉鋼,不知死活,還會腦羞動氣!
但是,多年之後,重新看完這篇自己用第三人稱寫下的記錄,自己也不能否認,一旦注入熱情,原本平凡無奇的事務,立時爆出驚濤巨浪,萬夫莫敵的氣魄。早年文字天真,浪漫,但是,絕對難以掩蓋這些好咖既執著、又認真的態度;一幅幅畫面歷歷在目,如在眼前。
就只因從路上看得到,接近容易,還有,會看上他的理由,台北近郊除了大砲岩以外,在當時,還沒有發現比大砲岩更有「搞頭」的岩場。
提醒諸先進,這時東北角公路還未貫通,龍洞岩場尚未出世。
當時,可以將「大砲岩」比擬是愛好爬岩者的溫床,「穹岩」就是一座隱藏於林中的度假小屋,假日聚會的祕處。
從技術與觀念層次來看,我國爬岩運動從大砲岩開始萌芽,「穹岩」則是一塊“向上提升”的踏階,台灣爬岩運動的雛型在這個地方逐漸匯集成形,絕大部份的「爬岩者」不但走過大炮岩歲月,也接受「穹岩」的洗禮。
簡正德與黃一元是這段開拓時代中的「火車頭」、「先驅」,主導「穹岩」的路線開發,蔡光隆(老蔡)、張敬忠(king) 鄭明宏等人配合裝備的自製開發,而後,有周德九 張公達、唐致庸等「雪岩俱樂部」成員的路線完成。

現在的「穹岩」原貌還在,只是被長高的樹冠遮蓋的更多。底下是家山中野菜餐館--「驛站」,仰著頭,可以瞄到一小角落突出的懸岩。


「穹岩之挑戰」原文
這是最後一次鑽孔了 , 也是今天所能達到的最高點 , 仔細又檢視了一次 , 果然螺栓錨樁已全部釘進岩壁裹 , 攜帶器上零零碎碎的一堆工具全不適合使用。

冬天的下午陽光雖然已跳到岩壁的那一面 , 微帶粉紅的石灰岩 , 卻把吊在上端的簡仔襯托的十分清晰, 一舉一動都看在下面擔任綑纏的一元眼裡。兩人好像都十分懊喪 , 為了克服這面堅硬的岩石 , 過去幾個月來 , 不知花去多少精神尋找裂隙 , 只要發現一點點的痕跡 , 便不錯過撥會。然而在望遠鏡裡 , 一寸寸的逐塊尋找 , 結果總是失望的放下手。最後兩人獲得一個結論,這是一塊毫無裂隙的岩壁。

對付頑強而無裂隙的岩壁 , 並非全然沒有方法 , 只要有一種三寸來長的螺栓錨樁 , 便足以應付 , 但都需要擁有相當數量。但他們總共也只有七根 , 雖然其他器材都巳齊備,唯獨缺少這種重要的工具。整個上午 , 兩人都是落落寡歡 , 大家心理明白,每打進一根 , 便少了一根 , 全部釘入之後 , 意思也就是說能力僅到此為止。不可能有再上去一寸一分的機會。

穹岩的出現
發現這塊岩壁多少有點偶然成份 , 路過她底下 , 抬頭一望 ,全是密茂的叢林覆掩 , 視線亦僅到此為止。但是綽號「King」的張敬忠與鄭胖子(鄭明宏)兩人 , 走出石碇車站後一路上便四面觀望 , 目標自然放在遠處的山峰 , 但那些石壁亦都嫌低 , 突然在樹叢後面有一線閃光反射在兩人面上 , 二人不知不覺便停下腳步仔細看個究竟。

「你看那好像是岩石哪 ! 」有人嘴巴還麼說 , 視線卻沒移動 ,
「咦………., 可.不是嗎 ? 」另一人經這麼一提 , 不禁找一個較有利的角度 , 便利於證實。
樹木實在高且密 , 在高大的山影下, 渺小的兩人仍舊看不出整個輪廓來 , 於是一前一後撥開雜草 ,一頭鑽進樹林裏 , 大約上了三十來公尺,眼前出現一整塊四四方方的大石壁 , 偉然拔立展現在兩人眼前 , 這才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足足有一刻鐘之久﹒兩人都在打量這塊石灰岩壁的模樣 , 灰底微帶紛紅 , 除
了幾處雜草附生在突出的岩面上 , 一時難以找出可供踏足之點 ,由兩人所立之處算起 , 直到視線可及之處 , 全是平滑光溜的岩面, 在距絕頂大約五公尺處 , 有一整塊懸岩 , 突出大約二公尺 , 覆罩住直立的岩壁上。正好日正當中 , 兩人便藏在這陰影下 , 設若下雨也不至於淋到吧 !

最主要的是岩壁之上將會是怎樣一個境界, 以最豐富的想像力 , 也難將之勾劃出來。而且將她留在這兒 ,遲早總會被捷足先登 , 一番苦心白費了不說﹒吃這種啞巴虧﹒可划不來。一陣冷風把兩人吹醒過來 , 不禁相對一笑 , 這一笑實包含太多的言語 , 兩人多年的願望總算有線曙光了。




石碇鄉的不速之客
事後仔細分析這塊岩壁 , 光滑的岩面還不至於過於困難 , 器材目前雖然不足 , 技術問題還是可以勝任的 , 至於連接在岩壁上的那塊突出的懸岩 , 應是最難以克服的一段 ; 以過去練習岩場都沒有這種地形 , 而克服此段則是必經之路 ,否則也是功虧一簣。

一連串的問題 , 在未開始攀登之前就深深地困擾著他們 , 除掉器材尚可轉借外 , 這次任務應由何人擔任呢 ? 這二人應該具備充分的爬岩知識與技術,尤其是充沛的體力及旺盛的上進精神 , 都是攀登這條艱苦路程不可或缺的條件。最後決定推舉的方式 , 由就讀淡江的黃一元 , 與正處巔峰狀態的簡正德兩人擔任攻擊。其他人則負責器材之補充及保養。

一切就緒 , 這天氣象報告平均溫度最高攝氏十九度 , 最底十三度。是一個溫暖適度 , 風和日麗的天氣 ,在入冬的季節裡 , 像這樣有利於爬岩的可不太多。浩浩蕩蕩 , 六人組成的穹岩攀登隊伍走在石碇通往皇帝殿山路上 , 一路上引來
不少人士的指指點點 , 小孩子忽前忽後尾隨著 , 實在很不好意思。他們以為只是去走走山 , 其實我們爬岩的一舉一動都將落在他們純潔的腦海中 , 萬一有個差錯必會為石碇鄉的全體民眾留下一個笑柄。
一位住在附近的老人指著那塊閃閃發亮的岩壁 , 滿臉不信任的表情 ,
「嘿 ! 少年郎 ! 不要拿自己生命開玩笑ㄟ ! 」
但我們已是箭上弓 , 不得不發。



自製器材
爬岩是一項技術、勇氣、信心 、毅力及團隊默契的綜合藝術。作為第一攀登手 , 不僅要技術最高超 , 同時要具備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毅力 ; 同時二人都得有合作的經驗 , 以及信心。簡仔與一元兩人搭擋多年 , 應可完全信任 , 不過有一項困難是無法否認的。----即適用在無裂隙的特殊錨樁 , 集其所有僅只九根 ; 其中二
根有缺陷 , 無法使用。有人建議向日本採購 , 自然這是唯一最方便、最快的方法。

然而 , 老蔡與張有一個令人興奮的構想 , 他們對日本爬岩器材詳細研究 , 最後決定自行製造。於是各人分頭去想辦法 , 搜集更多的器材裝備 , 而老蔡與張便與廠商研究製造器材 , 此一責任無疑最為重大 , 我們的希望維繫在這一可能上。

在新的器材尚未補充進來之前還有一段時期 , 故今天的攀岩只能稱為嘗試。

簡仔在第七個孔上打進螺栓錨樁 , 套上一個鉤環 , 以戒慎的心情試拉了幾下 , 試驗是否牢固 ,然後才掛上一付三節馬鐙 , 騰出左腳來踏進去 , 一聲 ..「收繩
」。在下面捆纏的一元不敢大意 , 穩定和緩的逐寸把主繩收回 , 簡仔則隨此拉力踩緊馬鐙上升。

這時 , 距最低點的岩底已有四十來公尺 , 風刮的十分緊 , 背後是開闊的山
谷 , 小溪在岩石邊緣躲閃流去 , 景色十分迷人。

首次攀登
不過如此美麗的風光均沒人去加以理會 , 無數隻眼睛全投在岩壁上 , 心情的緊張實不亞於兩人。太陽高高的躲進岩石上看不見了 , 偶而會落下幾片枯葉。從上午九點打進第一根錨樁開始 , 兩人即將全付精神體力投注在岩壁上 , 坐在狹窄斷層上的一元 , 及吊在空中的簡仔, 實在談不上有何舒適的休息。連短暫的歇息 , 都是戰戰兢兢的。

他們穩貼在岩壁上 , 僅僅兩腳踏著岌岌可危的馬鐙來支持著身體的重量 , 實在夠難受了。尤其體力消耗十分鉅大 , 自那汗淋淋的外衣看來 , 沒想到才只是一月的天氣。通常鑽一個孔都得花去十五分鐘至三十分鐘 , 在一般石灰岩壁只要二分之一的時間 , 那是堅硬的岩石在作怪。看他每打幾下 , 即把手臂垂下來休息一下 ,實在令人同情。

「我想己達到今天的最高點了。」不錯 , 螺栓錨樁已經用盡了 , 下一個步驟是如何自那麼高處下降到底。上山容易下山難 , 同時在岩壁上下降也要相當技巧。他們是使用一種往復式下降法。這與一般急速下降有別 , 而是一步步的將鉤環及馬鐙自錨樁上的圓環拆下 , 同時利用它們逐級下降。

今天的成績十分圓滿 , 無任何意外事件發生 , 只是有根錨樁因使用次數過多 , 而有崩裂現象。幸虧簡仔機警 , 即時退回原位, 沒有發生意外。但卻減少一根 , 以至沒有達到預定凹入的岩壁邊緣。據簡仔就近觀察 , 向上二十公尺仍無裂隙可尋 , 此種特殊工具仍然必要 , 同時就近二公尺上下有塊凹入的曲弧線 , 必然令下一次的攀登增加不穩定性。
首次的嘗試自此告一段落 , 兩人整個上午的合作 , 發揮的無微不至,不禁寄以無比的信心。

經過幾個月的研究改進 , 首批器材已製造出來 , 這批器材並不能馬上實地使用 , 除了須受過嚴格的拉力試驗 , 證明符合標準外 , 在實地岩場作低處的試驗攀登為絕對不可缺少的一項步驟。

自然還項工作仍由主攻的兩人去傲 , 別人無法代替。十分意外的這項試驗主作 , 在同一岩壁的另一條路線 , 證明頗為成功。事先沒人敢相信我們自己能做出如此優越的工具 , 自打進第九隻這種特殊器材後 , 站立在高高岩壁上的簡仔 , 起先十分謹慎的把重力脫離原位 , 然後逐步將重心移上 , 最後才兩手放開 , 以肆無忌憚的姿態 , 將全付重量寄放在這短短三寸長的螺栓錨樁上。毫無疑問, 此項新器材可以安全的使用了。




第二次攀登第二次攀登距上次已間隔了三個月 , 原先在岩壁上的錨樁為免意外已全部拔掉 , 重新打入新的。同時又在上次打入最高點處並排再打入一根 , 為下一步攀登架設一固定綑纏點。由於漸往上升 ,繩索漸感不夠用 , 於是簡又打入一根將身體繫住 , 反過來為一元綑纏 , 循相同的步驟很迅速的便達到第一綑纏位置。在此階段 , 兩人已進入同舟共濟階段 , 其中任何那一個不慎 , 二人都有自岩壁
摔下的可能。

早晨清涼的空氣仍滯留在四周 , 冰涼的岩石貼在臉上實在怪舒服的。不過自此以上誰也不敢分心 , 就是汗淌在臉上也感覺不出來。一元取出一條輔助繩 , 將自己安全固定在兩根螺栓錨樁中的鉤環上 , 然後將主繩末端繫在腰上 , 取相當距離 , 打一個牽曳結套在另一環上 , 腳踏馬鐙 , 作出一付隱如泰山的姿態。
一元這一端綑纏作好後 , 簡仔便向上攀登 , 繼續艱苦的搏鬥。中餐兩人是在岩壁上吃的 , 這一頓吃的不太舒服。只有在將扁扁的菸屁股點著後 , 才真正體味到身臨絕岩的滋味 , 那是一種內心的恐懼 ,與四周綺麗的風景引誘下錯綜復雜的心情。







接近懸岩
抬頭一望 , 遠山似乎更近了 ; 相對地 , 地上的一草一木更形渺小 o 心裡的恐懼逐漸加深 , 不禁想起那老人的話。然而一股不可屈服的勇氣 , 難以允許自己就此撤退 , 因為當時身處岩壁的中間位置 , 上去與下降的距離相同 , 你是想上去作名偉男子或下去當名懦夫呢 ? 這是值得考慮一下的。

毫無疑問 , 在此完全孤獨的時刻 , 兩人想法必定會有衝突的。但是我們僅僅注說若他們默默準備好的位置 , 又在作向上攀登的打算 , 事實上他們心裡現在正想什麼 ! 實難以由彼此冷漠的臉上看出來。只能目送著他們一步步上去 , 心中寄以無限的祝福。

一塊相當大的突出石塊擋在前面 , 這時 , 一元已在第二綑纏位置上 , 目不轉睛的注視他的友伴。最後他似乎下了決心 , 決定繞道改循他路。但他認為不如節省這些體力來作最後決鬥 , 多花點時間 , 而體力不必消耗那麼多。客觀分析畢竟比較正確些。

於是 , 簡仔便盡量的保持穩定路線 , 在周圍一平靜的岩面 , 拿住鑽孔器 .堅定的鑽鑿進去。再釘入一根螺栓錨樁已接近懸岩下 , 意
味了一步就是最終的搏鬥了。背對著陽光 , 懸岩下一片陰影 , 而它以一種尖銳 , 冷酷的姿態逼視著岩上的兩人。抬起頭來便可聞到那長久未經陽光曬到的濕氣 , 一股冷氣就在此間打轉 , 岩石似乎十分堅硬呢 ? 橫擋在兩人頭上的巨大懸岩 , 比所估計還超出一公尺有餘 , 還是比較最接近岩頂的路線。

還需二根至三根
簡仔打量了二分鐘 , 歪著頭頸 , 斜出一邊頭好找出一條正確的路線來。一元還在下面表示他的意見 , 最後決定由原位斜的去, 因為有個缺口在突出邊緣上 ; 判斷離頂最近又比較容易的似乎僅這一條。多做了幾分鐘休息,重新又把裝備檢查一遍 , 這一檢視發現錨樁只剩五根。光此懸岩便需四到五根 , 如估計沒有誤差的話 , 至少還需二根至三根 , 運氣好或者可以藉垂下的樹枝借力 , 以節省一根 , 除此之外還剩七、八根。在如此高度 , 剩餘不多的繩索是不可能再將器材運送上來的。這時兩人才感到是陷於完全孤立狀況下。無論內心如何焦急 , 都不能獲得別人的幫助。只好運用有限的工具 , 儘量增加兩釘間的距離 , 來節省錨樁。

第三綑纏位置亦應此條件架設好 , 一元加倍小心的把綑纏的細節尋視一遍 , 認為妥當 o 簡仔便開始這一生中首次遭遇到最大的困難 , 加倍隱定的鑽一個懸在頭頂上的岩孔 , 因必須頭向上仰,每鑽幾下便得將頭低下來 , 以求休息。他將這第一隻螺栓錨樁插進去 , 套上鉤環 , 恨恨的向左右及向下拉幾下 , 直待完全穩固 ,足足花去二十五分鐘。

吊在懸岩下的滋味是更加難受 , 底下盡是黑壓壓一斤叢林 , 他不禁有點暈眩 , 趕忙收回視線 , 直待把心情安定下來 , 體力恢復 , 才又繼續鑽孔。在這極端危險的懸空中 ,每一動作都帶有極大的冒險成份在內。





錨樁脫落了
為了節省錨樁 , 便得把岩孔擊在最遠處 , 如此便得盡量將身體後仰 , 幾乎與懸岩成水平才能將鉤環掛住 , 然後又得再行一次把馬鐙也掛上 , 如此才完成一個步驟。這番努力究竟給他節省了兩支錨樁的代價 , 懸岩上現在只掛上三只螺栓錨樁便足夠了。

當把第三根鉤環掛上時 , 腳踩著馬鐙盪到懸岩的邊緣 , 亦即其最突出處 , 緩緩隱住重量 , 把頭伸出邊緣, 兩手緊握住冰冷的岩石 ,已經可以感到岩石給勁風吹襲蒼 , 有一陣陣顫動傳送到他手上 ,直送進整個骨髓的深處。

這時不知甚麼原因 , 變化來得太突然 ,毫無思考餘地 , 反正好似有一股極大的拉力恨恨將整個身體往下一扯 , 首先第二只錨樁脫落 , 然後是受到下墜的重力 , 整排的錨樁便迅速的向外崩脫 , 一股陰影罩住他整個身形 , 毫無阻礙的飛快下墜 , 每一根螺栓錨樁經不住而脫出 , 恐懼的心便一陣陣絞緊, 以此情況 , 只能寄望奇蹟的出現了。

這一連串的變化前後不過歷時數秒(可能只有幾分之一秒)。最後終於在距綑纏位置上方沒多遠 , 穩住這個下墜的速度 , 一根頑固的錨錯救了他倆 , 否則後果實在難以想像。

意外遭難令大家滿懷的信心破碎 , 尤其簡仔和一元兩人 , 每談起來心理尚有餘悸。足足三個月 , 穹岩一直沒人去試, 神泌的幻影籠罩在她高大的形體周圍。使人敬畏之心加深。好像有人願再度嘗試 , 但卻為其咄咄逼人均姿態嚇退。

事後檢討 , 認為是懸岩下的表面 , 岩石風化甚劇 , 徒有堅硬的外表, 其實附近已可發現塊狀剝落的現象 , 一個不察很容易被矇混過去。尤其進攻懸岩時已屆一天工作的最後一二小時 , 長久的搏鬥 , 體力消耗甚大 , 判斷力已去先前專注集中 , 其正確性亦大打折扣。不過最大的錯誤 , 是岩壁的下段皆是堅硬而平滑的岩石 , 令人產生錯覺 , 深信懸岩亦由堅硬岩石構成。而沒考慮到高度 , 風化的影響。

再則 , 在懸岩上的三根錨樁支持過多的重量 , 在第一根錨樁打入時 , 已不如先前穩固 , 打入第三根時正好位於一塊即將剝落的石片附近 , 當簡仔把身體向前盪移時 , 便受到擠壓而掉落。






留言

Chet Jen寫道…
謝謝文溪兄
看完這篇,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勾起多少甜美,狂妄,浪漫的回憶!

回想那"少年郎"的時候,山與岩是我們的夢.
現在"老伙啊",山與岩真的己是我們的夢.

此生有你及一元這樣的朋友,己無憾矣!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紀念 徐慶榮 黃仲杰

水磨坑溪的發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