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的海港 威斯馬Wismar

遊完徐未林回到車站,看看時間還早,決定再搭下班車直赴波羅的海濱的海港威斯馬(Wismar) 據說那裏有好吃的新鮮鮭魚,更加非去不可。 從車站切入市集廣場的小橋上,四個橋頭分別放了四支不同姿態的豬雕,不知有何典故 古蹟修建中。 進入市集廣場,前面中央的建物即為水堡。前方有一小群人,走近後才發現是盲人,大家圍在一座縮小版的市區建物模型用手摸觸認知,旁邊有人補充解說。 80公尺高塔的聖母教堂是碩果僅存原始哥德式磚造的大建築,建於13世紀中葉,二次大戰遭到重創,1960年又遭到東德共產黨政府的刻意破壞。 巷內門前優美的扶手 停靠在碼頭的魚食船攤,香味撲鼻,煙燻鮭魚。 我挑了鯡魚堡,美味到值回票價 威斯馬港,在此處邊咬鯡魚堡,邊寫下兩條雪白色長艇。 車站內的抽菸區,有意思。 車行中德北的農村田野景觀。 威斯馬簡介 威斯馬位在國北部,梅克倫堡前波其瑞州,頻臨波羅的海漢撒同盟的一座小港市,人口約四萬五千人。威斯馬位在呂貝克之東45公里,距南方的徐未林30公里 威斯馬是威斯馬灣一座天然港口,由伸入海中的海岬所包圍,人口約四萬五千人,比1905年的21,902人增加了兩倍多,過去是一座自由區鎮,在2011年的區域改革後,成為Nordwestmecklenburg區域的首府。 因為具有漢撒同盟城市代表性的磚造建築和德國磚造教堂,自從2002年起,這座城市被聯合國文教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這座城市曾經在 1922 年拍製一部吸血鬼電影,片名稱為 Nosferatu 。 過去由斯拉夫人所建立,稱為Vishemir,後來日耳曼人漸漸的控制這塊地區。據說Wismar在1229年取得公民權,1301年,再被納入梅克倫堡。1259為了保衛自己免受波羅的海海盜攻擊,與呂貝克羅斯托克簽訂合約。 加入漢撒同盟的13~14世紀期間,發展成一座靠著羊毛工場繁榮的漢撒城鎮。雖然在1376年一場瘟疫奪走了一萬多市民的生命,這座城鎮似乎挺下來繼續繁榮發展直到16世紀。 1648 年的威斯特發里亞合約,威斯馬被納入瑞典,根據這項合約換成這個名稱。 威斯馬是鐵道工廠與 Norddeutsche Dornier-Werk 航機製造工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