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的山水觀

「我本楚狂人 , 狂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 , 朝別黃鶴樓 ,
五岳尋仙不辭遠 ,
一生好入名山遊。」

--盧山遙寄盧侍御虛舟

狂狷不羈之才 , 號稱「詩仙」的唐代大詩人李白 , 以率真、無他的性情 , 這樣狂放的走入自然的淨化中。
這首七言古詩勾出李白一生的背景、思想來 , 甚至如他那一心追求的虛無神遊的人生觀也呼之欲出。李白一生順逆 , 尤其在他罷官求去的中年以後 , 那設輾轉流徙 , 悲歡離合 , 奔走大江南北的流
浪、漂泊生涯 , 實令人一鞠同情、憐惜之心。但「勸君更進一杯酒 ,與爾同消萬古愁。」的李白 , 「酒肆藏身三十年」消耗了他一生大半的精力 , 不然 , 這樣理想觀的天才 , 是不太能積久忍受這種處處講究格律的社會。再以唐代天寶年間 , 安祿山造反 , 戰事紛起 , 妻離子散, 家破人亡。看在熱情奔放的李白眼宴 , 自然興起悲憤、哀怨之詞,而更加迷茫於超自然的神境裡。

李白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 , 加以狂羈不拘,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 : 「囊昔遊維揚 , 不踰一年 , 散金三十餘萬。」出於他口 , 錢財倒是身外之物 , 不足惜的意思了。不過他能屢作「名山遊」 ' 「久臥名山雲」 , 沒有點錢帶在身邊花用也是不行的 , 因此看在現代人眼裡, 倒是有些兒嫉羨。換個意思說 , 沒有錢 , 怎麼能夠遊遍大片江山呢 ?

其實 , 好遊 , 偏喜自然乃天性 , 錢財實為罪惡之化身 , 即使聖人如他也無排拒之理。
追溯李白與自然結交 , 起於十六歲 , 時當唐元宗開元四年。他追隨東巖子隱居岷山之陽 , 一住便是四年 , 不問塵世。窩居四年當中 ,還養了數以千計的鳥禽自娛 o
後來赴金陵 , 東來溟海客居汝洲 , 在四年之內將東南勝地悉數遊遍。由此可見 , 李白該也是一位精力充沛的自然主義者。在二十六歲那年 , 與雲夢許相公之孫女完婿 , 就地住便了三年 , 然後在安陸住了十年.
三十五歲時北遊太原 , 識大將郭子儀於行伍中 , 同好友們遊徂徠山。
元宗天寶元年 , 南遊會稽 , 時年四十二歲 , 這個年紀正是李白最為榮貴的得意時光。元宗惜才詔見金學殿 , 御手調羹飲之 , 命供奉翰林 , 專掌密命 , 這是多大的重信實可託付的任務 , 由此可見其受器重的程度。
但是 , 這種宮廷生活只過了二年 , 便因嗜酒 , 為讒言所忌 , 不得不罷官求去。這時均是他正顯貴之時 , 只因他飲酒過多 , 至晚引足叫高力士脫靴 , 因而懷恥在心 , 高力士乃選他的詩句以激太真妃 , 元帝三欲升他官 , 妃每阻止。又受旁人所讒 , 太白於是不能見容於親近 ,懇求還山 , 元帝只好贈金放歸了斷。
自此開始他逐浪的生程 , 四十五歲東出關 , 走了河、洛、梁園等地方 , 可能在梁園一地便住了十年之久。五十五歲那年安祿山造反 ,乃由廣陵渡江南逃 , 後入廬山隱居屏風疊地方。
在安祿山謀反當中 , 永王璘時充江陵都督,四道節度使 o 因重太白才名 , 辟為府僚佐 ; 及璘擅引舟東下 , 太白亦被脅迫同行。為此太白幾被加以叛罪論死 , 當永王璘兵敗 , 亦坐獄牢中。宣慰大使崔渙 ,及御吏中丞守若思為之平反請罪 , 郭子儀又以請解官以贖 ' 始才免於一死。但是他被辟為府僚佐是事實 , 雖然永王磷謀叛時 , 太白不從 ,但是莫須有的罪名一加上 , 再想洗清也就難了。

在他餘後幾年的歲月當中 , 曾長流夜郎、泛洞庭、上三峽 , 又到過安徽的池洲 , 六十一歲還在金陵、宣城、歷陽等處往返優遊 o 肅宗寶應元年 , 他終因沈舟陷潭而死 , 時年六十二歲。這段溺死之臆測 ,史無定論。古有不弔溺的信條 , 因此每多無確鑿之史實可查。但是 ,太白非以病疾而終 , 卻是可以斷定的。

以自然為慈母

李白以自然為慈母 , 而自然當以李白為驕子了。
我們看他在盧山謠中說 : 「五嶽尋仙不辭遠 , 一生好入名山遊 o 」
除了包含對自然一意之尋求外 , 更含有他對神仙無限嚮往的理想來 , 後者當然也是李白所欲駕敏的一幅情態 , 但以凡子之心 , 必然不可苛求於神仙生涯。我們可以說他是非常凝神化的。
李白是相當刻意於求仙之意境上表現的 , 我們看 ..
「明月出天山 , 蒼茫雲海間。」-- 關山月
「雲臥三十年 , 好關復愛仙。」-- 桃花巖寄劉侍御綰
「久臥名山雲 ' 遂為名山客。」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東隅。海寒多天風 , 自波連山倒蓬壺 , 長鯨噴湧不可涉 , 撫心茫茫淚如珠。西來青鳥東飛去 , 願寄一書謝麻姑。」
這樣發思於神話的浪漫觀 , 追究原由 , 與他的生世是很有關係的。
他早年長於山明水秀的長江流域 , 我們知道他又遊遍了東南半壁, 「長江遠山 , 一泉一石 , 無往而不自得也。」南方人文 , 文藝每多綺麗而浪漫的境域 , 自然養成他那兼有道家虛無的背景了。而他三十歲以後入了黃河流域 ,盤旋二十多年。北方 , 天蒼蒼、野茫茫 , 滔滔黃流 , 舉目多艱苦 , 奮鬥的生涯 , 其表現係向於率真、激勵的。

然而 , 基本上支配著他那泛神論的思想還是早年周圍彌漫著虛無的空氣的延續吧 !
李太白有其率真的一面 , 由他早年從東巖子隱眠山之陽 , 養奇禽以千計 , 呼皆就掌取食 , 了無驚猜 , 這番赤子之心倒是很少見的。
李太白是自然的驕子 , 看他姿意的樣子 , 有時也是非常直截了然的 ..
「巴陵無限酒 , 醉殺洞庭秋。」
自然雖是他的慈母 , 在他飲酒盡懷之際 , 順便嘀咕他幾旬 , 也不是沒有。再看 ..
我愛銅官山 , 千年未擬還 o 要須迴舞袖 , 拂盡五松山。
太白不僅憂國憂民 , 也常作戲謔自比。
在太白表現他理想化的自然作品 , 如「蜀道難」、「天姥吟」、「山水歌」……都是 , 相當之多 , 實出人意料。這些詩文相當長 ,不擬列出。但是他那重節的語調、強烈的捕捉 , 馬上將他心中理想中的自然和盤托出。有時是借暸亮的音節 , 寫出他心靈的冥索和幻想 ,有時以他那特有敏銳的感官 , 引起旁人好奇的態度 , 好像是玩捉迷藏似的 , 難以察覺他的心理情狀。
但是 , 讀「蜀道難」會叫人感動則是一致的。而有關自然的論調, 是豐富的 , 忠實的。
他把自然的美處 , 不但赤裸裸地呈現出來 , 並把自己和自然的關係和對象 , 也都一齊說出。他把自然當作知己好友相對話 , 這要非率真的詩人如他倒真不常見哩 !

太白在後半生雖因陷囹梧難脫罪嫌 , 但絕無阻止他的不羈才子之名。中國詩壇裡 , 有屈原、李白這兩位理想派的詩人。而楚詞為理想派文藝之最高品 , 往後學者習之 , 擬之者實不可得之少。而太白獨拾漢、魏而模擬之 , 且及於類似的地位 , 可見他的才氣過人之處。
他不但善於把一瞬間的感受抓住 , 表現在短的絕句上 ; 而他的歌行尤在行 , 顯示出他的思想高超和密緻 o 此惟天才如他是不易做到的。總之太白的作品是毫無束縛 , 一口氣瀉出來 , 所以大家便加他以「錦心繡口」、「文不加點」的徽號。

原載於中華登山 31期 67年10月25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紀念 徐慶榮 黃仲杰

水磨坑溪的發現之旅